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杜甫制作詩人名片的背景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杜甫制作詩人名片的背景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1.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,杜甫的記錄卡是指記錄杜甫詩歌的卡片。
2. 為了制作杜甫的記錄卡,需要先了解杜甫詩歌的特點和分類,可以將其按照時間、主題、體裁等方面進行分類。
3. 在卡片上記錄杜甫詩歌的題目、內容、體裁、創(chuàng)作時間等信息,并在卡片的背面進行簡要的評析和注釋,方便后續(xù)的學習和研究。
4. 除了記錄杜甫詩歌的卡片外,還可以制作主題卡、詞語卡、名句卡等,對于加深對杜甫詩歌的理解和記憶都有很好的幫助。
5. 最后,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記錄卡并不是單純的復制和摘抄,而是需要自己的思考和歸納,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更新。
做杜甫的記錄卡方法如下:
1.
是人物基本資料,好像姓名、字、號和其他稱號(如人們根據(jù)杜甫的官職稱他為“杜工部”)還有他的出身(家鄉(xiāng))等(可以附上畫像一張哦)
2.
是人物的生平經歷,他的童年少年~~入仕做官、家庭友情等,還可具體根據(jù)他的人生經歷劃分人生階段,這對了解他的詩作必不可少的。
3.
就是杜甫的詩作了。
河南省鞏義市人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杜甫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開來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
杜甫是河南鞏縣人
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因杜甫而厚重。如今,杜甫已成為鞏義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,杜甫故里已成為鞏義新興的城市名片。杜甫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代表,處處向世界展示著其獨特的精神風采;杜甫故里作為優(yōu)秀文化的承載者,處處向世人展示著其全新的文化面貌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 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又號“謫仙人”,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,與杜甫并稱為“李杜”,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 。
其人爽朗大方,愛飲酒作詩,喜交友。
李白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和謫仙人。
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又號謫仙人,是古代唐朝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贊譽成為詩仙,與當時另一位比較出名的詩人杜甫合稱為李杜。
由于當時李商隱和杜牧合稱為小李杜,為了區(qū)分開來,所以李白和杜甫也被稱為是大李杜,根據(jù)《新唐書》里面的記載,李白原本是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世孫子,與李唐王朝的很多王室成員屬于同宗。
擴展資料:
李白從小就立下志向,想混跡官場,干出一番大事業(yè)。但李白出身商人家庭,在唐朝沒有考科舉的資格。于是,李白只剩下一條當官的路,求人舉薦。
二十歲那年,李白帶著自己的兩篇賦作,風塵仆仆趕到成都。在朝廷大員蘇颋出行的路上,李白鼓足勇氣上前攔轎,遞上名片請求接見。
蘇颋倒是挺平易近人,不僅接見了李白,還瞟了眼他的文章,對下屬說:這個年輕人很有才氣,文章氣象宏大,只要繼續(xù)努力,將來必成大器。
李白沒聽出人家說的只是客套話,大喜過望,以為蘇颋很賞識他,一定會舉薦他做官,回去就安安心心等消息。
結果左等右等,消息硬是不來,李白第一次自薦,以失敗告終。但是李白,不愿子承父業(yè)繼續(xù)當商人。
所以沒多久,李白就仗劍出川,漫游全國,到各地結識達官貴人、社會名流。李白絞盡腦汁,想盡了所有能想到的招,一切都為了當官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杜甫制作詩人名片的背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杜甫制作詩人名片的背景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