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(guān)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(guān)于制作黃山的名片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(guān)介紹制作黃山的名片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我去過兩次黃山,第一次是冬天 ,跟同事們一起到合肥開會,完了去黃山,記得那天大雪紛飛,我們一行十幾人,穿上鐵釘鞋,穿上雨衣興致勃勃地出發(fā)了,一路上除了滿山的雪和凌,就是霧了,雖然和同事們一路說說笑笑很開心,但還是留下了遺憾。第二次是前年十一月初,應(yīng)邀到合肥參加全國青蔥匯研學(xué)年會,這一次我是和老公一起去的。“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”,一語中的。黃山五絕(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溫泉、冬雪),第一次只看到了冬雪和云海,第二次終于看到了黃山真面目......把兩次登黃山的照片分享一部分給友友們
黃山天下第一奇山,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溫泉“四絕”聞名于世。以前去過兩次,雖每次都被黃山壯麗美所折服,但兩次都留點(diǎn)遺憾,沒見到云海和日出。今年4月再次去了黃山,欲了卻心中之遺憾。在西遞,宏村轉(zhuǎn)時看天色轉(zhuǎn)晴,立馬就直奔黃山而來。上到山頂一看冰天雪地,四周都懸虛無飄渺的霧。待至午時天光放睛,壯麗秀美的畫卷便次遞鋪開,真是氣象萬千,讓人目不暇接……午后在光明頂山莊放下行裝,便真奔步仙橋而去,想徒步看下四海大峽谷,坐下網(wǎng)紅小火車。哈,剛到白云溪卻被一扇上鎖的鐵門攔了去路,告知暫不開放。此時也感到有些累,便在旁找塊平坦的石上休息。天上太陽柔柔的照在身上暖洋洋,春天的的山風(fēng)軟軟的,還有陣陣松濤之聲,很是舒服。
第二天,起了個早搶占了光明頂一處觀日出的極佳位置,欲觀云海日出之勝狀……。太陽出來啦,卻沒見到云海。這可能是緣份未到吧,也好,就算是好客的黃山邀我再來!哈,真正美好風(fēng)景就是這樣吧,給人美好愉悅的同時也讓人余興未盡的感覺,讓人欲罷不了。哈哈!
中國眾多的名山,以五岳為尊,而一句“黃山歸來不看岳”,令五岳黯然失色。對此贊譽(yù),有對聯(lián)說道:“豈有此理,說也不信;真正妙絕,到此方知”。只有親臨黃山,實(shí)地走過用心觀賞,才能深刻領(lǐng)會徐霞客的感嘆:“登黃山,天下無山,觀止矣”之含義。
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溫泉被譽(yù)為黃山四絕而名冠于世。拔地摩天的奇峰、造型生動的怪石、變幻無常的云海、千姿百態(tài)的蒼松、水質(zhì)純正的溫泉、跌宕多姿的飛瀑流泉、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……構(gòu)成了黃山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。
黃山以其博大神奇、壯麗秀美的風(fēng)貌,當(dāng)之無愧成為中國的名山之魂,并榮膺珍稀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(chǎn)雙桂冠,作為中國人,至少應(yīng)該去一次黃山
“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?!焙笕擞眠@句話贊譽(yù)“天下第一奇山”。作為“中國十大風(fēng)景名勝唯一的山岳風(fēng)光”,我們都知道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(nèi),是安徽旅游的標(biāo)志,其山上的迎客松更是安徽省一張閃亮的標(biāo)志,安徽電視臺的臺標(biāo)就是這棵迎客松,黃山迎客松也成了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,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。黃山,儼然已經(jīng)成為安徽省最為響亮世界的名片。
黃山有72峰,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,與光明頂、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,為36大峰之一,以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溫泉”為代表的“四絕”更是聞名天下。這些關(guān)于黃山的風(fēng)景,我們即使沒有去過,也有耳聞。對于“天下第一奇山”的黃山風(fēng)景。
沒去過的還是可以安排計劃看看壯闊場景。中國的自然景觀可以讓你們大飽眼福。
徐霞客說:“登黃山,天下無山,觀止矣!” 被后入引申為“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”。據(jù)《徐霞客游記》記載,霞客一生三十二年都在巡游山川大河,曾兩次登臨黃山,而李白的“黃山四千仞,三十二蓮峰;丹崖夾石柱,菡萏金芙蓉”。可見黃山真的是“秀色可餐”,是多么美!
去年我們一行登黃山,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,三個多小時,就登頂了,抬眼望去,山之昭昭,霧之蒙蒙,其一步一景也絕不為過。
蓮花峰頂人潮如織,臺階外萬丈深淵,人們小心翼翼的錯行而過,遠(yuǎn)處的光明頂看似若隱若現(xiàn) ,因體力不支,沒能前去。
從蓮花峰下山,山道起伏不定,或攀爬或小心翼翼拾級而下,恐高使然,有的游客大哭不止,有的坐在臺階上往下出溜兒,提醒他褲子磨爛了,人家竟然屁股下有個帆布護(hù)墊,讓人忍俊不止。不多時就到了著名的迎客松平臺,側(cè)削的崖壁上都是名人的題詞,而迎客松正如見過的圖片一樣,傲然挺立,讓人肅然起敬,斜傘面的針葉,像一張大手,招呼遠(yuǎn)方的客人。已是下午四點(diǎn),游人不多,大家聚在一起合了影。
遠(yuǎn)看天都峰,一條石階直插峰頂,不知原因,沒有開放,很是遺憾,但票價不少。在徐霞客游記《游黃山日記卷一上》中記述:“……至天都側(cè) ,從流石蛇形而上,攀草牽棘,石塊叢起則歷塊,石崖側(cè)削則緩崖。每至手足無可著處,澄源必先登垂接。每念上既如此,下何以堪?終以不顧。歷險數(shù)次,遂達(dá)峰頂?!?。古時沒有石階登頂,霞客君攀爬之旅,可想而知有多難。
風(fēng)景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時間不早了,看著大家體力還行 ,一致決定,步行下山,這個決定害苦了我們的女同胞,上山容易,下山難,四個小時的下山路,一步一拐,天也黑下來,望不到頭的下山石階,甚是絕望。終于看見擺渡車了,坐到車上,人都癱了,回到賓館,草草洗漱,躺在床上一覺到天明。
三山五岳里,黃山之行,讓我記憶深刻,不在它的險,而在它的秀,讓人流連忘返。期待有機(jī)會再去深度游,那就更無遺憾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制作黃山的名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(guān)于制作黃山的名片的1點(diǎn)解答對大家有用。